中国生育率下跌到全球倒数,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这是40年前鼓励晚婚晚育的一句标语,像这样类似的标语还有很多。
可是四十年后的今天,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跌到1.09%,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少了85万,成为了全球倒数第二,仅次于韩国的0.78%。

生育率的下跌导致许多幼儿园都开始闭园,包括笔者周围也有一些小学开始合并。而2022年的新生儿共956万人,有专家分析2023年的新生儿将会下滑到700至800万,这样的情况对于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为了提升生育率,卫健委官方甚至还在七夕当天向大家发送了“七夕佳节来临之际,愿您爱情甜蜜、适龄生育、优生优育,共创生育友好,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的“催生”短信。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呢?有网友调侃“在发票子和发房子之间选择了发短信”,其实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但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年轻人的认知提高了
现在每年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见识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对于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大事有着更加慎重的考虑,而不是像几十年前的70后、80后觉得只要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

年轻的一代会考虑更多,比如婚后夫妻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孩子出生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再像老一辈那样把孩子丢在家里当留守儿童,夫妻双双出去打工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想陪伴着自己的孩子成长。
年轻人也更难结婚了
现在甚至还掀起了年轻人的旅游热潮,也就是不谈恋爱,把恋爱、结婚的钱用来旅游,追求单身的生活。以及上班、下班、玩手机的“自杀式”单身生活也很让年轻人恋爱。
即便有一部分年轻人恋爱了,但是结婚仍旧成为压在他们面前大山。因为结婚需要彩礼、举办婚礼,更加需要房子、车子,早就已经不是多年前的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三件套了。所以许多年轻人为了能够凑齐房子、车子,都开始选择晚婚晚育。

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90后的单身人群达到了1.7亿人,但是真正结婚登记的不足1000万人,大部分90后都在适婚年龄保持着单身。
社会环境压力太大
现在的就业率本身就很低,所以对于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又要背负着房贷、又要养育孩子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来说并不友好,除了一些事业单位,许多的私人企业都没有所谓的产假,这也就意味着怀孕相当于失业,这也间接提升了女性不愿生育的意愿。
而且现在的教育环境也很卷,孩子出生了不光要吃好、喝好,还要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甚至许多还有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给孩子报外语学习班了。到了孩子的小学、初中阶段更是要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写在最后
试想一下,本身结婚、生育就是一件增加负担的事情了,如果孩子生下来却还不能够享受有质量保证的生活,甚至还要受苦受累,那么生孩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对比一些欧洲国家,他们对于生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补助。例如爱尔兰有免费产检、接生和产后检查,孩子到上大学前的教育都是免费的。法国则是从0岁到18岁会给予不同数额的现金补贴。而德国在孩子出生的一年之内,父母双方可以全职在家带孩子,还会给予每月1800欧元的补贴。在瑞典,不光老婆会有9个月的产假,丈夫也会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孩子在16岁前也可以获得生活津贴。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也有专家提议给生育了孩子的家庭发放每个月1000元至3000元的生育津贴,直至孩子成年,来减少孩子的养育压力。试问,你对此事又有什么看法呢?